第六届ICED会议暨第八届ICWRME会议成功召开!

2022年11月17日-18日,由国际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协会 (IAMSET)主办的第六届环境与灾害国际学术会议(ICED2022)暨第八届水资源管理与工程国际会议(ICWRME2022)成功召开。考虑到新冠疫情影响下各地相关政策和与会人员的旅行风险,本次会议以线上会议形式举行。

全球范围内气候系统变暖加速,物候期提前、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气候极端性增强……,环境与灾害已是摆在人类命运面前不得不正视的关键问题。上届环境与灾害国际学术会议(ICED2021)于2021年7月22日-23日召开,正是2021年7月20日郑州极端降水事件灾后第二天,主办方在亲历7.20郑州暴雨事件之后,更加深刻体会到了环境与灾害问题的紧迫与关键,同时也认识到水资源和工程相关领域在面对现实问题上的重要性。

国际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协会 于2022年11月17日-18日(IAMSET)召开第六届环境与灾害国际学术会议(ICED2022)暨第八届水资源管理与工程国际会议(ICWRME2022),会议旨在召集世界各地的顶尖学术科学家、研究人员和研究学者,分享交流其在环境和灾害,水资源和工程相关的各个方面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并为研究人员、从业人员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跨学科平台,用于介绍和讨论环境和灾害领域的最新创新,趋势和关注以及遇到的实际挑战和解决方案。

会议特邀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专题学术报告,上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学术交流。研讨会议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污染与控制、生活和工业废水、水资源生态、监测、评估和保护水资源、灾害与控制、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极端水文事件、可持续、环境化学与工程、岩土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电子分析和环境化学、统计水文学、气象水文、河流、湖泊和海洋水文、水利工程、、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水文监测与模型研究、城市水系统与农村水系统、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城市废水处理、水环境监测与安全防治、自动控制系统与设备、给水排水工程、智能水网工程、水路运输工程、水能应用技术等等。

大会开幕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8日上午9点30分大会正式开始,由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张涛教授担当大会主席致大会开幕辞,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来自全世界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出版主席由来自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方欣博士担任,也同样发表致辞,鼓励各位专家学者和与会人员在会议期间能够积极展示和讨论环境与灾害,水资源和工程相关领域中最新的创新、趋势和关注点以及遇到的实际挑战和采用的解决方案,积极交流彼此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主讲嘉宾分享

在主讲嘉宾分享环节,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规划系主任,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李欣教授首先分享了主题为“走向人性化的城市空间”的报告。大会主席,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循环经济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张涛教授向参会人员作了题为“热转化和改性生物炭/碳氢化合物吸附以提高从动物粪便废水中回收磷:显微镜和光谱研究”的演讲。来自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方欣博士向参会人员分享了题为“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2D-SPR方法在沿海洪灾易发性评估中的应用”的大会报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带头人,河南省绿色建筑专家组成员郝丽君教授作了题为“基于遥感影像的郑东新区绿地演变研究”的报告。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副教授WOON Kok Sin博士分享了题为“废物资源化共生网络发展的多目标优化模型”的报告。来自伊朗赞詹基础科学高级研究所(IASBS)水文地质学的助理教授Mostafa Naderi博士,作了主题为“论水资源管理水平的评价”的演讲报告。

口头报告

口头报告环节的学者们也作了精彩的学术分享报告。首先由西安邮电大学的吴洋博士为参会者带来题为“从新能源利用角度看英国的大气污染控制”的报告。来自贵州师范大学的徐蝶分享了题为“贵州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的报告。来自江苏海洋大学马卡洛夫海洋工程学院的吴波向参会人员分享了题为“海洋波浪能技术及其海上利用”的报告。最后一位向参会人员作口头报告的是来自鲁东大学水利工程学院的张旭日,分享了题为“潍坊海域营养盐生态动态的数值模拟”的演讲报告。

圆满闭幕

线上会议与会者们踊跃提问、积极发言,会场学术气氛浓厚。一批环境与灾害,水资源和工程相关领域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在会上得到了充分的交流。热烈讨论,自由充分的思想交流、火花碰撞将此次会议的气氛推向了高潮,与会者意犹未尽的同时也对下一届大会更加期待。

第六届环境与灾害国际学术会议(ICED2022)暨第八届水资源管理与工程国际会议(ICWRME2022)圆满闭幕!此次会议聚焦关乎人类发展的环境与灾害,水资源和工程相关的重要议题,是一次环境领域融合、交流的大会,为海内外专家、学者搭建起联系、对话和分享的平台,为进一步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